共青团邮箱登录:用户名 密码:  
历史上的今天
组织机构
重点工作
 
北京团讯
直属单位
 
工作动态
文件查询
 
基层信息
网上团校
 
工作研究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研究» 调查研究
西城区志愿者社会动员调研报告(一)
【报送单位】西城团区委 | 2013-01-31

  2010年底,为全面了解西城区志愿者组织的整体情况,有效统筹区域资源进行社会动员,区志愿者联合会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共同开展了题为“北京市西城区志愿者社会动员调研”的课题研究。目前该课题已结题,现将主要的调研结果进行公布。

  一、志愿服务与社会动员的关系

  “志愿服务”原指不求回报地付出,具体而言,可界定为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行为,也可以通俗地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

  “动员”一词最初是军事用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广泛运用于非军事领域。现在,“动员”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一般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宣传、号召、发动和组织工作。

  志愿服务是有效的社会动员形式,能够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号召民众主动参与帮助他人的各项活动,并在其中树立起积极的价值观。在当前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有利于创新社会动员机制,进而推进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现代社会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动员模式:第一,传媒动员,即通过新闻、广播、电视、录音、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而进行的动员;第二,竞争动员,即通过有组织、有制度的评估、交流、惩罚、比较等具体方式而进行的动员;第三,参与动员,它是通过人们亲自参与本单位和社会的教育、社交、管理等活动而进行的动员。其中,第三种动员形式是最深入有效的,而志愿服务正属于这种形式的社会动员。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

  研究采取的是普遍调查的方式,即对联合会下属的所有会员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会员单位及其志愿者组织的基本情况;第二,志愿者的基本情况:第三,近年来开展志愿活动的基本情况;第四,在如“非典”、汶川地震、奥运等特殊事件发生时,会员单位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动员情况。

  问卷调查从2011年5月开始,到2012年11月底结束,前后共分两个阶段。2011年5—11月为第一阶段,在联合会的联络协调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的学生调查员上门进行问卷调查,当面填写,问卷均由该单位志愿服务工作的负责人进行回答。这段时间得到的调查名单共138家,问卷有效回收116家。2012年9—11月进行的第二阶段调查中,共得到99家单位的调查名单,有效回收91家。两次调查共获得会员单位名单237家,其中有效回收207家,有效回收率为87.3%。

  同时,研究组还对30位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组织者进行了访谈。试图对他们在开展志愿服务管理及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做细致了解,并针对现有志愿服务开展情况说出自己主观方面的评价和建议。30个个案访谈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定性访谈资料,补充完善了问卷调查获得的定量资料,可以加深对志愿服务组织者和志愿者的了解。问卷资料录入后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从分析方法上看,本次研究侧重使用问卷的定量资料,并适当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三、调研结果1——志愿者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会员单位志愿者主体来源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完全是本单位内部的职工,相对稳定但人数不均。第二类,大学或中学,学生志愿者数量充裕,但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从事一些志愿服务会受到限制,另外,学生有学习和毕业的周期,流动性比单位职工大。第三类,街道办事处、社团、民办非企业等,这些单位的志愿者基本上来自社会招募,街道办事处主要面向社区居民招募,社团和民办非企业等面向社会招募,这类志愿者以青年人和退休人员为主,流动性更大。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会员单位志愿者来源分布表

志愿者是否单位内人员或员工

频数

有效百分比%

全部是单位内的人员

131

64.2

大部分是

19

9.3

小部分是

40

19.6

全部不是单位内的人员

14

6.9

合计

204

100.0

  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单位的志愿者人数约为847人,但标准差高达3460,可见各单位志愿者的数目差异极大。在这些志愿者中,女性志愿者明显比男性多,其所占比例的均值达到57.67%。各单位志愿者的年龄构成差异较大,但总体而言,各会员单位的志愿者主要集中在两个年龄段,一是16至28岁,二是61岁及以上,尤其以16至28岁的为多。

  调研结果2——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部门

  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部门作为组织主体在领导和管理方面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有较大影响,如下表所示,是否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部门直接影响志愿者招募工作。已经成立志愿服务管理部门的单位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单位在招募志愿者过程中可对报名人员进行筛选;尚没有但计划成立志愿活动专门管理部门的单位也较重视在志愿者招募过程中选择更合适的人员;而没有且还不算成立专门管理部门的单位中,在志愿者招募工作推进上明显较低于前两类组织。

  表2 是否成立专门志愿管理部门的组织在报名志愿者人员筛选上的差异比较(百分比)

西城区志愿者社会动员调研报告(一)

  表3 是否成立专门志愿管理部门的组织在志愿者挑选条件上的比较

  (数字为实际回答次数) 

报名者的年龄

是否具有志愿服务经验

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间保证

报名者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

心理及身体健全

对志愿服务的信念

政治素质高

其他

已经成立

35

27

51

41

48

50

36

2

没有但打算成立

15

11

23

18

23

19

16

0

没有还不打算成立

22

12

33

19

25

22

24

2

计数

72

50

107

78

96

91

76

4

  已经成立专门志愿服务管理部门的单位在志愿者报名人员筛选过程中,除了注重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活动时间上的保证外,还看重志愿者对志愿服务信念、心理及身体健全、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政治素质、报名者的年龄等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没有但打算成立专门管理部门的单位在挑选条件中,相比于不打算成立专门管理部门的单位较为平衡一些,在各条件下都有较为均衡的选择,最注重的条件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保证和身体健全分别有23次,回答频次最少的“需要有志愿服务经验”的条件被提及11次。尚不打算成立志愿服务专门管理部门的单位,在招募工作中条件较为有偏,虽然也注重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身体健全、对志愿服务的信念、报名者的年龄等条件,但是提及最多的是“保证志愿服务的时间”,通过对打算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和不打算成立专门管理部门的单位进行比较,还能看出,不打算成立专门管理部门的单位在挑选志愿者的过程中,对于志愿者的硬性条件较为看重,而对于志愿者的综合素质考虑较少。此外,通过在实际回答次数中的总计也能看出,已经成立专门志愿服务管理部门的单位在挑选条件中,对各项要求共提及69次,约为没有但打算成立和没有还打算成立单位的总和。

  如何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是目前各单位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瓶颈。活动中要有人起带头作用,要增强活动的实效性,给予对志愿服务项目参与的个人或团体进行激励表彰也是必不可少的。调查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单位会进行表彰。经过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对于志愿服务在后期的组织和激励方面,各单位是否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对志愿服务的个人或团体在激励表彰方面也有较大差别。根据是否已经有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部门的单位分析,在对个人或团体在激励表彰方面的频率较高,且经常如此;打算成立专门志愿管理部门和不打算成立的单位在激励保障方面工作相对较少。在志愿活动管理方面,是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是一个关键点,导致了会员单位在志愿者招募、组织、激励方面的巨大差别。成立了专门管理部门的会员单位,其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力度更高,正规化和制度化也表现更好。

 

 

更多                       | 打印 | 关闭 | 点击:
 京ICP备140304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388号
版权所有: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8号民生金融中心E座
制作维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