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邮箱登录:用户名 密码:  
历史上的今天
组织机构
重点工作
 
北京团讯
直属单位
 
工作动态
文件查询
 
基层信息
网上团校
 
工作研究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北京青年报:92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青年报:92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2017-09-02

百日劳动竞赛誓师大会

青年突击队宣誓

张华变电站主变压器开罩检查

郭双朝生产型青年突击队队员合影

  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副中心办公楼拔地而起,新机场主体结构顺利完成,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建设者们聚集在此,他们有的是新生骨干力量“80后”,头一次在大项目“管事儿”;有的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90后”,头一次步入职场就参与了可以“载入史册”的项目。他们虽然有着不同职位、不同经历,却都拥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青年突击队!

  1954年1月13日,新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区宣告成立。自此以后,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代又一代北京青年突击队员高举青年突击队的大旗,勇担重任,致力于实现一流的施工质量、一流的工程管理、一流的综合效益,在首都建设史上树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为首都的城市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天,首都北京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北京青年突击队员们又面临着一项项新的任务和挑战。作为北京共青团的一项品牌工作,青年突击队已经成为广大青年服务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青年建设者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摇篮。这几年,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全部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新机场建设等重大工程一线,在新时期城市建设中挥洒汗水、尽心尽力。

  随着有关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工程面临着工期紧张等困难,为激发参建青年建设热情,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在北京团市委的组织下举行了青年突击队誓师大会、百日劳动竞赛、学习慰问等活动。目前,全市67支青年突击队、92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奋战在首都建设一线,弘扬青年突击队精神,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青春力量。

  文/本报记者  王晓芸

  青年突击队队员故事

  吴余海:棚改拆迁创出“副中心速度”

  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周围,曾经是万余人居住的十多个村落,现在都是棚户区改造的区域。由北京新奥集团通州分公司负责,吴余海青年突击队在2016年8月成立,队长就是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吴余海,成员共11人,分别来自于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成本管理部、安全质量等部门。

  吴余海日夜工作,“吃透”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琢磨出了一套工作方法:以党建工作拉近和村里的距离,和村支部共建,“支委包片、党员包村”,一头扎进村里,和村干部促膝长谈。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村干部积极带动村民签约。

  拆迁中,入户清登、六方认定工作强度大,吴余海牵头制定了一套滴水不漏的“阳光流程”。他的工作词典里自创了“六方认定”的词条:每户的所有信息都要经过拆迁人、测绘公司、拆迁公司、评估公司、村两委、镇政府的六方认定,所有流程全部录像,所有信息都贴在墙上。有户村民一家三兄弟,担心老人到了自己家成了选房“累赘”,迟迟未签约,吴余海带着律师和心理师多次拜访,从司法和政策角度帮他们出谋划策,谈了一周,三兄弟达成协议,终于顺利签约。

  从2015年8月21日开始,短短80天拆迁安置工作便顺利完结,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零滞留、零上访、零强拆。2016年9月15日第二期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启动,涉及11个自然村、2164宗宅基地、1万余人。有了一期工作经验,吴余海带领团队又破了个纪录,20天内签约率就达到了100%。

  有人说,吴余海创造了棚改拆迁的“副中心速度”。“对本职工作认真钻研,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就能让棚改成为惠民工程”,吴余海回答。

  郝译:“智慧工地”管理现场

  国网北京大兴供电公司在新机场电力建设统筹规划阶段,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张华站”是新机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输配电项目,也是北京地区的首个装配式钢结构变电站,建成后将为安置房工程提供电源保障。郝译作为张华站的项目负责人之一,亲历了变电站从无到有,见证了这座智能变电站在精细化管控之下“像一个孩子一样慢慢长大”。

  郝译介绍说,张华站主体采用钢结构,厂家完成钢材生产后,直接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无须进行湿施工,在节省前期建设时间的同时,也避免了扬尘和噪音污染。但是,此类工程建设的全程监管却给他们提出了新课题。

  郝译和他的伙伴们针对这一新命题,提出了精细化管控思路,对招标、物资、前期、停电等环节进行统筹规划,编制了一级整体计划;针对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编制二级专项计划进行跟踪管控,确保工程建设如期推进。在此基础之上,郝译还积极探索了工程建设现场的“互联网+”管理模式,推进“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张华站落地安装,实现了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和队伍的可管、可控、可视。

  工作人员通过移动终端APP和电脑登录管理平台,可远程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管,一旦发现违章作业,立即进行纠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智慧管控手段监管效果显著,违规操作随时可查,避免了重大事故,保证了人员安全和工程进度,是对传统变电站建设管控方式的全面突破。

  张凌宇:队员说梦话都在打灰

  23岁的张凌宇是北京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项目团支部书记,虽然长着一张娃娃脸,却是巾帼不让须眉。2016年8月,张凌宇毕业入职北京建工集团,按照统一要求,新入职员工必须下基层一线历练,她当时就主动申请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工程项目。

  为了进一步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项目开展了劳动竞赛,竞赛过程中,队员们争先恐后,“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听说他们男生晚上睡觉衣服不敢全脱,对讲机要时刻放在枕头边,因为工地一有事儿需要协调,分分钟就要到位,队员们有时候梦话里都是打灰的那些事儿,谁都不敢懈怠,谁都不想比其他区落后,大家都抢着干,争着当先进。”张凌宇说,由于项目工程面积大,要在施工现场走马观花绕一圈就要半天,为了让分布在不同施工区域的十几支青年突击队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候完,有什么困难,要怎么解决,项目部还组织各青年突击队分别制定任务目标,对队员开展交底,并根据类型进行分工和协作。

  今年1月11日,北京团市委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办开展了“两节送温暖”慰问副中心建设工地青年突击队员活动,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要4名青年当护旗手入场。为了能当上护旗手,张凌宇把烫过的头发拉直,还染回了黑色。张凌宇说,活动当天,她把黑色的头发扎紧,引领队旗向前,在听到建工集团A2项目的青年突击队长赵雷勇带领队员喊着“传青年突击队精神生生不息,建国际高标准新城再立新功”的口号那一刻,这位94年出生的小姑娘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

  郭双朝:奋力排除暴雨险情

  郭双朝是北京新机场西指廊分部的负责人,今年3月,郭双朝生产型青年突击队正式成立。面临工期紧,任务重等一系列困难,郭双朝带领突击队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2008年6月,郭双朝来到北京建工集团总承包部,先后参与了海后机关办公业务楼改造、奥运博物馆工程、中粮万科假日风景DID8#住宅楼工程等多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他一步一个脚印,由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从去年开始,郭双朝肩负起了北京新机场工程西指廊分部负责人的重担。

  “关键时刻,再大的困难也要顶住!”这是郭双朝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去年7月20日,暴雨从天而降,雨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为多年罕见。郭双朝在一次巡逻中发现西侧大门外排水渠中的水马上就要溢出,如果雨水倒灌场区,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与突击队员商议后,提出了向排水渠内放置污水泵强行抽水的解决方案。

  方案看上去容易,实施起来却十分困难。2.6米深的水渠已经被完全淹没,周围都是淤泥,稍有不慎就有落入水渠的危险。郭双朝披上雨衣就钻进了雨中,拿起钢管与突击队员一起抬着污水泵向外走去,最终安全地将污水泵放入水渠中,及时解除险情。

 

 

   | 打印 | 关闭 | 点击: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报送信息
 京ICP备140304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388号
版权所有: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8号民生金融中心E座
制作维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信息中心